反复冲锋“双争做” 澎湃发展“新动能”——首钢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专题报道之二

发布时间:2024-01-17 08:59:34

时间,见证前行者开拓的力量;

成绩,记录奋斗者逐梦的铿锵。

徐徐铺展首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每一页都诉说着“日新者日进”的行动宣言,每一页都闪耀着“自强者愈强”的冲锋精彩,每一页都刻印着“越己者恒越”的坚实足迹。

一年来,集团上下心怀大局,革新图强,不断提升价值创造,“争做对集团发展有价值的企业”;干部职工主动作为,挺膺担当,持续迸发创新活力,“争做有追求的职工”。火热的发展实践,鲜活的“争做”底色,描摹出百年首钢的崭新容颜,书写着质量高、成色足、底色亮、势头强的发展答卷。

统筹谋划 擘画“争做”蓝图

舟行万里,操之在舵。2023年伊始,集团“两会”吹响了打好首钢高质量发展基础收官战的冲锋号。“六抓”和七个“反复冲锋”安排部署,明确了首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发出了打好首钢高质量发展基础收官战的动员令。

贯彻落实集团“两会”精神,2月10日,集团党委印发安排意见,以“双争做”为主题,以打好“六个基础”为目标,在全集团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以下简称“双争做”活动)。深刻的内涵阐释、2项目标要求,5项具体抓手,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聚焦主题、落到基层、有效推进。

推进“双争做”活动走深走实,集团领导在党委会、书记办公会、政工例会、基层党委书记会、党委中心组学习、巡察动员会、经营活动分析会、调研座谈会等会议上多次强调“双争做”的重要意义,号召干部职工将炽热的首钢情怀转化为创新的精神、创优的追求、创业的作为,立足本职岗位苦干实干,挥洒智慧和汗水,奋力推动首钢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集团领导深入股份、京唐、长钢、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调研,现场走访,实地座谈,与基层党支部书记、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深度交流,直面问题、共谋发展,思想进一步统一,共识进一步凝聚,力量进一步汇集。

知责于心、担责于肩、履责于行。集团党委宣传部制定计划安排,建立季度沟通、反馈机制,把重点措施细化成具体任务,做到全过程问进度、问质量、问成效,推动每一个成员企业提高效率、提高效益、提升价值,激励每一名职工提高能力、提高素质、提升贡献。

集团上下闻令而动,与主题教育相结合,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在思路上求新、方法上求变,细化工作方案、创新活动载体、明确实施路径,分解落地措施,“双争做”活动迅速破题开篇、落地生花。

典型示范在基层,“争做”精彩在一线。为增进交流互鉴,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以技术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以反复冲锋的姿态决胜高质量发展基础收官战,2023年8月,首钢深入开展“双争做”活动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收官战现场交流会在京唐公司召开。集团党委反复研究、精心安排,11家单位的典型交流,在价值创造中诠释“争”的精彩;4名职工的故事宣讲,在担当有为中彰显“做”的成效。现场参观、主题视频、专题展览、专家点评、互动交流、职工演出,多层面、多角度的典型做法、经验成果、精彩故事,盘点进展成效,礼赞价值创造,凝聚奋进力量。

“首钢的‘双争做’活动导向精准,实施有方,总体贯穿,深入浅出,成效优良,既体现了首钢集团党委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推进党建融合发展,又是持续坚定的战略和科学战略管理体系的形成和体现,是中国式现代化钢铁企业管理成果的样板和排头兵。”中国企业评价协会执行局副主席、总协调人李春伟如是评价。

沿着首钢集团党委指引的方向,干部职工向着新目标满弦进发。

聚焦重点 靶向精准施策

“一划一卡一表”“四比四强双争做”“当表率见行动双争做”“三结合四个一五层面”“五个专项行动”“五讲五比”“四争创四先锋”“双全”……契合实际、各具特色的活动方案纷纷出炉;路径清晰、具体可行的措施层层分解。

“双争做”主题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集团“两会”精神,提升能力、推动发展的实践大舞台。各单位紧扣首钢发展战略定位,锚定全年目标任务,以系统的方案设计、有力的保障措施、丰富的活动形式,切实把“双争做”落地到价值创造上。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首钢股份提出解放思想、锤炼作风、破题攻坚、聚才兴企、自信自强“五个表率”,实施旗帜领航、冲锋领跑、创新创效、提素建功、文化聚力“五项行动”,明确16项具体任务,深入推进“清单革命”,对照135项年度重点和降本任务,在狠抓落实中展现担当作为。京唐公司策划“凝聚共识·营造氛围”“勇担使命·全员行动”“对标提素·赋能发展”“创新驱动·追求极致”“典型示范·榜样引领”5个板块18项活动,制定公司级重点评价指标16个、部门级支撑评价指标218个,推动主打产品做优做强。长钢公司以树立一个追求目标、体现一个存在价值、解决一个制约问题、实现一个创新突破“四个一”为抓手,从单位到作业区、从班组到岗位,责任层层压实,指标层层延伸,跑出夯基固本“加速度”。首建投把提升园区运营质量摆在首要位置,在推进优质产业聚集、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实现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提升园区营业收入与利润、做好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等方面全面发力。股权公司抓住降低带息负债、改善资产质量、深化瘦身健体等重点难点,从经营指标等五个方面制定22项目标及措施,发挥平台作用,确保层层分解落实。实业公司利用1个月的时间,开展全覆盖式调研工作,深入探讨重点难点问题,以开展“全面响应党委号召,全力推进产业发展”的“双全”主题活动为抓手,深化“增创追补降”措施。各单位的“双争做”落地抓手,既落实集团部署又注重自我创新,体现出“高度重视、组织有力,主题集中、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方法科学,特色鲜明、形式灵活”的特点。

正确的战略、科学的战术、坚强的队伍,集团上下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握指成拳,聚焦做优做强,以“争做”的姿态将心中的星辰大海变为现实。

思想引领 凝聚奋进力量

恢弘的书写,源于精神;执着的追求,始自信心。

越是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和不确定因素,越需凝聚最为广泛的思想共识,越要更加清醒坚定地办好当前的事。围绕“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双争做”怎么看、怎么落等问题,各单位从上至下层层开展形势任务教育、解放思想大讨论,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据统计,全集团累计组织不同层级形势任务宣讲2864场,职工大讨论1483场,受众13.4万人次。

思想在交融、信心在提振、共识在凝聚、力量在传递。中首公司组织83场形势任务宣讲,全员紧盯形势、精准发力,围绕87项重点任务攻坚创效,解决了一批业务难题。如,矿产资源事业部首荣公司就高低硫油价差导致的运费争议问题反复谈判,将所承担的运费比例降至25%左右,同时签订指数结算的COA合约,可为后两年每年提供4载运力。首矿投公司举办“锚定目标谋发展,解放思想再出发”集中学习研讨班,在经营指标上“讲精细比能力”、在既定任务上“讲责任比担当”、在解决重点难点上“讲实干比作为”、在处理复杂问题上“讲政治比作风”、在创新发展上“讲质效比突破”。信通首承项目面对行业普遍亏损态势,形成“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共识,提出“双降5%”(辅料价格降低5%、各项单耗降低5%)的目标,研究制定降成本措施27项,实现成本控制在行业中名列前茅。

矿业公司开展“一强五推五促”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查找案例1900余个,明确“促进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79个、措施275条。通钢公司深入开展“为生存而战,我该怎么干”大讨论,启动“通钢是通钢人的通钢”系列活动,进行“金点子”“银点子”“好点子”献言献策征集。一次主题活动中,网友欣欣向荣留下这样的话:“通钢是我们的家,谁都希望它越来越好。我们一定不能选择“躺平”,要顽强拼搏、砥砺前行、再创辉煌,加油!”

勇破思想之冰、集聚突围之力。回望一年征程,首钢的每一次突破、每一个进步,都发端于统一思想、得益于解放思想。首钢人以坚韧的政治定力和底线思维,在不确定中把握确定,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懈怠,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在敢闯敢为、反复冲锋中展现出奋进新姿态,收获了发展新成效。

反复冲锋 落地见行见效

企业发展靠创新,在管理、技术、商业模式等多维度创新中,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构筑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在2023年首钢“三创”交流会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深刻阐述“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的重大战略意义和路径任务安排,吹响了集团上下同心同行,向着更高效率更有韧性更可持续发展迈进的冲锋号角。

“双争做”,核心在“争”,关键在“做”。各单位把技术创新放到突出位置,发挥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在“锻造长板”上持续发力,更加突出集智攻关,更加突出对“卡脖子”关键技术研究,更加突出成果转化,以技术创新带动全面创新,让技术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钢铁板块高度聚焦“四个制造”锻造长板。

坚持“问”在市场,“落”在现场,把“锻造长板”作为主攻方向,在市场结构性需求变化中抢抓机遇,以技术创新提供高质量供给,持续在高效制造、高品质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上精准发力,三大战略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三。

“从自身看,首钢股份的产品和技术已经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部分领域‘领跑’的跨越,更加需要紧跟市场变化、精准对接客户需求,通过技术创新破解成本、质量、效益短板,深耕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进步。从外部环境看,以技术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实现更高效率更有韧性更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带着这样的清醒认知,首钢股份依托“一院多中心”研发体系,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孵化创效。突破多项“卡脖子”难题,建成世界首条具备100%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0.2mm及以下超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继续保持国内销量第一;特高压直流项目完成首台套制作,实现特高压领域全覆盖。开发出54项关键技术,创新驱动国产化项目26项。首钢京唐用技术创新统领“四个制造”,追求“四个极致”,在“双争做”中创价值、争一流。贯通全流程,将流程优势和产线潜能发挥到极致,铁、钢、材生产效率持续提升,1号高炉产量连续两年突破500万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汽车板十大重点用户、八类重点产品明显提升,镀锡板稳居“国内第一方阵”,蝉翼钢用作北京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中国地图明信片”等,中厚板9Ni钢交货量实现跨越式增长,高端制造和绿色制造的良好形象持续彰显。首钢长钢数据中心正式揭牌,可满足公司现有和新增业务系统建设及构建IT综合运维管理平台的需要,极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生成和分析能力。狠抓工艺及新产品生产,推进煤气综合利用项目、优化棒线南北线工艺路线、实施直轧改造、推进160mm钢坯改造项目、开展钢坯定重攻关、开发四个系列新产品等项目的实施,持续提升生产能力,推动降成本增效益。

参与国家重点纵向科研项目7个;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等标准50项,获专利授权985件;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24项。智新电磁、北冶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矿投旗下信通首承公司荣登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第一竞争力”更加澎湃。

一路向前,尤须自立自强。首钢集团积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强化核心技术突破,推进产业创新生态建设,促进更多的产业领域完成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技术创新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首钢园区快速集聚创新要素打造“一高地一支点”。

超10万人次!这是刚刚过去的跨年夜,首钢园入园游客的总量。园区的热度亮度再次提升。

以创新之热、运营之热、服务之热,促园区发展之热。首钢充分发挥冬奥IP影响力和园区资源禀赋优势,通过基金+基地、股权合作、出租出售、定制建设等多种商业模式创新,加快集聚创新要素、提升运营服务能力,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钢高地、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首钢支点。

聚焦科幻、互联网3.0、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四大高精尖细分领域,搭建“一体四翼六维”产业服务体系。联合10家海内外机构成立“国际互联网3.0创新联合体”,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入驻企业达80余家。咪咕文化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入驻园区,截至目前,首钢园入园企业累计近300家,其中科技类企业占比超过70%。以“科技+”产业为主导,应用场景为特色,高端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为支撑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以会促产”引流新空间,依托首钢园冬奥、科幻、工业遗存等资源禀赋优势,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活动类型,产生强大的客流集聚效应,助力园区多元消费业态快速形成。中国科幻大会、北京文化论坛、西山永定河文化节等230余场活动在园区成功举办。打造特色文旅产品,四条精品路线推出,累计接待研学、党建、团建等5.7万余人次。开发“AI尚首钢园”小程序,服务近400万人次。在北京市核心园区中,首钢园区百度指数、微信生态热度长期居于榜首,会展活动、网红打卡、夜间消夏、微度假等热点概念纷呈。首钢园成为北京新年倒计时永久活动地标、“全球首发中心”“夜京城特色消费地标”“微度假旅游目的地”,累计吸引客流1200多万人次。

“一高地一支点”背后是首钢集团对创新发展“核心密码”的坚持。首钢园区正加快高精尖产业资源导入和孵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和可持续引流的运营生态,以资源禀赋的“强”,激发创新链的“优”,托举消费链的“活”,全力打造“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

——新产业深耕细分领域冲锋新赛道打造隐形冠军。

“把产品当‘药’卖”。2023年首钢“三创”交流会上,矿投旗下硼铁讲述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硼铁生产的硼镁铁精粉在以铁品位衡量的情况下,竞争力弱,价格偏低。但硼镁铁精粉中的硼、镁元素有利于烧结矿质量和高炉炉渣性能的改善。基于这一资源禀赋优势,矿投跳出传统铁精粉产品作为钢铁冶炼“干粮”的销售模式,突出“硼镁铁精粉对炉渣粘度的改善效果”,把产品当“药”卖,实现了价格、销量双提升。

这只是首钢新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一年来,在一次次攻关、一项项突破中,新产业的创新浓度加速提升。

首控下属首旺煤业先后成立“博士工作站”“研发技术中心”,建立研发创新管理体系框架。生产系统通过2215工作面巷道布置及优化,增加原煤产出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首秦引入唐山英才学校项目,填充教科研板块,并辐射周边产业配套板块的开发建设;导入宏成达光伏装备高新产业基地项目,同时启动与之产业链配套的加热板加工项目,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首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9项,实现箱板装配式钢结构高层住宅产品落地。机电公司成功开拓石油机械、航天发动机等精密制造市场,结晶器铜板喷涂技术国内领先。北冶新基地真空感应炉试运行,集成电路相关材料替代进口。吉泰安高端电热材料销量同比增长95%、市场占有率超过80%。朗泽成为国内乙醇行业首家取得碳标签认证的企业。

在科技创新的竞技赛道,只有在特定领域实现“定点爆破”,才有可能在前沿领域实现“弯道超车”。首钢新产业单位聚焦优势业务,深耕细分领域,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创新“站稳脚跟”,成为热门赛道的“新势力”“硬实力”。

——产融结合深化提升助力产业经营提供有效支撑。

首钢集团立足产融结合、以融促产,坚持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协同并重,推动集团相关金融业务健康发展,利用各类金融资源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服务。

2023年7月28日,首钢集团在市属国资企业中率先启动司库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历经141天的项目建设,司库系统提前16天正式上线运行,同步上线银行账户、资金集中、票据管理、外汇资金、融资担保、内部融资及司库决策分析“6+1”模块,账户可视化率100%,境内资金应归尽归、外币资金归集超100亿元,实现全量票据信息全程监控。

2023年10月27日,随着1笔1743万元“首钢京票”的开立,由首惠产融搭建的首钢供应链金融平台在电子债权凭证业务上累计开票规模突破100亿元,核心企业及平台客户超2000家。“首钢京票”开票规模实现从零到百亿的飞跃,标志着首钢集团在深化产融结合、延伸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方面取得新突破。

助力产业作用持续发挥,基金公司持续支持智新电磁等资本运作项目。首钢绿能公募REIT运营平稳,长治扩募项目取得属地政府支持;保租房REIT项目稳步推进;转型基金盘活冬奥组委项目,六工汇进入运营成熟期,整体签约率95%;首程时代中心、国际人才社区开展全面工程建设。首颐医疗经营业绩持续向好。首程控股成功发行全国首单停车资产类REITs产品。

聚焦主业,产融结合取得新成效;创新驱动,共建共享迈出新步伐。产融结合不断深化,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助力产业作用持续发挥,赋能首钢高质量发展。

聚智蓄能 全员创新攻坚

制定“双争做”目标措施6437条;提出“双争做”项目9.6万项;发起课题攻关2710项;组织对标学习1350次;开展学习培训3714场……

首钢各级党组织牵住“激发内生动力”这一牛鼻子,以“争做”为出发点,聚焦中心工作,浓厚创新创造氛围,让每名职工都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赶超一个先进目标、解决一个技术难题、打造一个优质工程、干好一项业务工作”成为学习的“微课堂”、实战的“练兵场”、创新的“主阵地”。集团上下创新土壤更加丰厚,干部职工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2023年4月,历经637天,取向二期工程提前5个月竣工,世界首条具备100%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在股份正式投产,两款取向电工钢产品全球首发。工程期间,正值新冠疫情防控最要紧的时刻,股份干部职工不舍昼夜、反复冲锋,19个工作日跑完43项报建手续的极致速度;与18家国内外集成商进行31轮次主线技术谈判并签订最终技术附件的极致效率;解决19大类563项1300余个进口设备及配套件延迟到货问题的极致方案;200余根辊组制造公差全部控制在±0.3毫米以内的极致标准;92天累计浇筑混凝土2万余吨的极致行动;机组效率较原始设计提升32%的极致创新;环形炉调试精度超标准10倍的极致追求……交上了一份建设“首钢钢铁业示范工程”的满分答卷。

2023年8月,世界首例转炉智慧炼钢模型在京唐正式运行。转炉智慧炼钢模型由氧枪联动系统、烟气分析系统、副枪系统构成,由京唐和首自信技术人员联合开发,项目团队30名核心人员历时20个月,完成了“转炉自动出钢、自动溅渣、自动出渣、烟气分析、氧枪联动和钢包质量判级”六个模块的研发与上线任务。目前,在京唐钢轧部8号转炉投入使用,各系统模型使用率和成功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各项冶炼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水厂新建材产线是矿业目前最大的建材生产线,2023年3月31日重负荷试车成功。投产初期,设备、工艺、生产等各类问题叠加,为尽快提效达产,干部职工开启了“5+2”“白+黑”的爬坡拉练模式。车间领导24小时轮流坐镇指挥,管理人员扎根现场组织协调,广大职工日夜鏖战反复攻坚,产线产品产量迅速提升。投产以来,建材产品生产超计划26.24万吨,销售超计划1047.48万元。

余婉秋是成都首钢地产销售管理部经理,她率队在地产销售反复冲锋,销售连年走高。2023年,她和团队创新圣灯项目销售模式,通过增加实景示范区、联合主流媒体发声、网红打卡增强声量等多种方式,强化宣传推广,签约完成年度目标的142.08%,回款完成113.65%。

张龙是机电公司迁安机械修理分公司冷轧生产作业区作业长。他在实现结晶器铜板电镀技术到机器人涂熔技术绿色制造的转型路上,攻克了六大技术难题,实现了结晶器铜板绿色制造及结晶器铜板备件修复及再制造的“首钢化”。结晶器铜板涂熔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打造了机器人涂熔“智造”新名片。

王洋是首建投一名运营策划,他以“周周有活动”为目标,积极与政府、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沟通对接,累计取得300余家有效合作资源。在每场活动的组织中,他都会反复组织场地踏勘几十次,把控场地、动线、能源、设备设施等每一个细节。面对重大活动大人流考验,他从场地保障、内外部审批、动线安排、安全保障等全要素做好保障。

这一个个微镜头,见证着职工创新创造的巨大潜力。“人人创新、时时创新、事事创新”成为共识,创新的种子在生产一线开花结果。

通钢徐凤娟工作室被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吉泰安王刚创新工作室等8个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示范性创新工作室”;京唐王保勇创新工作室入选北京市工业(国防)工会创新工作室首批联盟;“首钢智新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退火机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装备升级”等三项成果荣获2023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机电公司刘琪等8名职工被授予“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称号。

典型示范 激扬时代精神

“钢材出口的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询盘、一次次洽谈、一份份合同、一期期排产、一艘艘船舶、一份份制单交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不平凡,为首钢钢材出口团队点赞。”

“榜样是一种力量,鼓舞斗志,催人奋进。企业的发展就是需要这样的奋斗者!”

在2023年首钢人的故事网络视频宣讲中,27.6万条评论正能量充沛。

创建“双线并进、多层展开、立体宣传”的宣讲格局,讲好“首钢人的故事”。线上,通过“工会挚友”APP开展网络视频宣讲,66名职工讲述“争做”故事,63.9万人次观看、15万次点赞、27.6万条评论,主旋律更加响亮。线下,层层组织首钢人的故事巡回宣讲、宣讲比赛180场次,让“榜样”在传递中更有力量。“首钢之星”“股份之星”“京唐榜样”“矿山之星”“最美水钢人”“长钢之星”“通钢之星”等评选表彰,形成品牌效应,正能量更加强劲。

全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各单位把镜头对准一线、把笔端触及基层,营造浓厚的“双争做”攻坚氛围。

首钢新闻中心开设专栏、编发专版,刊发专题报道,推出评论员文章等,“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收官战”“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等主题宣传,形成引领声势。股份开设“双争做,开新局”“双争做,建新功”系列栏目,发挥“部长访谈”“两会评论”“新征程上”等专栏作用,传导压力、提振信心。京唐举办“双争做”主题展览,组织巾帼故事专场、工匠事迹报告会、模范党员事迹宣讲等活动。矿业推出“四比四强双争做”一把手系列访谈,营造争创有目标、发展见成效的氛围。长钢开设“双争做”活动专栏,推出相关报道近百篇,激发全员动能。水钢开设“‘双争做’,展风采”等专栏,策划推出《美好生活靠双手创造》《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进发》等多篇“宣时言”文章,营造克难攻坚氛围。贵钢举办建厂65周年主题展,展出先进典型,讲述岗位故事。通钢开设“围绕‘双争做’打赢攻坚战”“降本增效,冲锋有我”专栏,评选降本增效“小诸葛”,展示一线职工创新攻坚的行动。伊钢组建“双争做”先进典型宣讲小组,进车间、进班组,讲述身边故事。首钢环境开辟“三抓三促双争做”专栏,对典型人物事迹、视频等进行展播。人才开发院开展典型案例展播,21位职工讲述“双争做”实践。股权公司开设“双争做,在行动”专栏,跟进特色做法,展示突出成效。实业公司开设“双全”专栏,点赞优秀职工。基金公司创新建设展厅,亮相半年已接待100余场次参观,助力首钢园区招商引流。

内鼓士气,外树形象。首钢高质量发展受到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央视新闻联播“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报道首钢园成为集文化、体育、科创为一体的新地标;《人民日报》头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点赞智新电磁;《北京日报》两个整版刊登《双奥之缘——首钢从“火”到“冰”绿色转型记》;《经济日报》头版头条《钢铁强国》,称赞首钢“打造全球最大清洁钢铁生产基地”。

星光熠熠的榜样,主题鲜明的展览,提振人心的讲演,全面覆盖的阵地,生动鲜活的报道,激励更多职工见贤思齐、实干进取,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京唐徐芳、矿业张钊、水钢付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股份黄福祥等7名职工获省市五一劳动奖章。北冶文新理获得2023年度“国企楷模·北京榜样”十大人物“创新楷模”荣誉称号。人才开发院邵国峰等3名职工当选第十四批首都市民学习之星。贵钢朱培源等9名党员获评第二届钢铁行业“党员先锋”称号。越来越多的职工因“追光”而“闪光”。

珠流璧转,新岁启封。接过2023年三年打基础圆满收官的接力棒,首钢展现出强大的定力、韧性和活力。接续奋斗2024年推动首钢发展质量向更高效率更有韧性更可持续转变,集团上下正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实现开局稳开门红开年顺,谱写更加灿烂的时代篇章。